发现贫血后,有人选择通过吃补血食品的方式补血。但是,贫血并不是人们想得这么简单。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,处于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。我国将贫血定义为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20g/L、成年女性(非妊娠)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10g/L、孕妇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00g/L。
贫血的常见症状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、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心悸等。人体在贫血的最初阶段会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困倦症状、面色苍白。其中,面色苍白是比较突出的一种体征。
贫血的临床表现,与血液携氧能力和血容量下降程度、贫血发展速度和血液循环、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具有紧密关联。实际上,引发贫血的原因较多,并存在显著差异,需要精准找到贫血的关键性原因,为后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保障。
发现贫血
医生对贫血患者的病史、体格检查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,可以精准确定贫血原因和具体的发病机制,从而正确诊断贫血疾病。基于此,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、既往史、家族史、营养史等;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、速度、并发症、可能诱因、干预治疗的反应等;对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是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。
除此之外,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,对于因缺乏铁、叶酸、维生素B12等造血“原料”而导致的贫血,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;射线、化学毒物、药物等暴露史,在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等相关性贫血的诊断方面,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。
贫血治疗方法
重度贫血患者以及老年、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,需要输注红细胞进行治疗。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纠正患者贫血,也能帮助患者改善体内缺氧状态。
“输血”属于临时性治疗方法的范畴,需要医生在为贫血患者提供优质治疗服务过程中,精准确定发病原因,保证实际选用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因此,在为贫血患者提供治疗期间,先确定具体原因,之后再结合患者贫血程度和身体的各项指标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
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,需第一时间止血,并及时恢复血容量,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;营养性贫血患者自身要通过补充具体缺乏的营养物质进行治疗,比如缺铁性贫血需要补铁,以及治疗导致的缺铁性原发病;非营养性贫血治疗更加复杂,要将病因作为依据,可以采取免疫抑制剂、激素治疗、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效果显著的治疗措施。
由此可见,贫血不能忽视,人们需要提高重视,明确贫血的常见症状、贫血发现方法、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。
文/刘秋婷(河源市人民医院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南经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8 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@qq.com